您好!欢迎光临万霖消防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专注智慧消防器材研发与制造
服务热线
全国客服热线:

13911299113

新闻动态

千年古建如何把好防火关

    古建筑消防保护面临独特挑战,木结构为主、防火间距不足、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交织。2019年巴黎圣母院火灾和2022年平遥古城火灾,一次次敲响警钟。传统"以水灭火"方式往往对古建本体造成二次伤害,新型细水雾灭火系统成为优选,其用水量仅为传统喷淋的1%,却能快速降温且不损伤文物。山西应县木塔引入的智能巡检机器人,通过热成像技术24小时监测梁柱温度变化,成功预警3起潜在火情。专家建议,对国家级文保单位应建立"一楼一策"防火预案,重点防范雷击、香火、电气三大火源。
    智慧消防技术为古建筑保护注入新活力。浙江大学研发的"火眼"系统,通过分析监控视频中的烟雾特征,能在明火出现前7分钟发出警报。故宫采用的无线感温电缆,既不影响建筑风貌,又能实时传输温度数据。更值得关注的是"数字孪生"技术的应用,敦煌莫高窟建立的虚拟模型,可模拟不同火势发展路径,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。北京钟鼓楼配备的北斗定位系统,确保消防力量在迷宫般的古建群中快速定位火点。这些技术应用需遵循"***小干预"原则,在保护与防控间找到平衡点。
    古建筑防火更需要制度与文化双重保障。日本"国宝守护人"制度值得借鉴,由专人负责每日防火巡查并记录台账。丽江古城将消防知识融入纳西族东巴文化,编成民歌传唱。我国新修订的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》要求,重点文保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消防队,并每季度开展消防演练。2023年国家文物局启动的"古建平安工程",计划用3年为全国重点古建筑建立三维消防档案。守护这些千年瑰宝,既需要现代科技加持,更要传承古人"防患于未然"的智慧,让文化遗产安全地走向下一个千年。
上一个: 远程控制技术重塑智能生活 下一个:没有了!